地点
人物库 隋朝
僧慧侃南北朝末隋初 524 — 60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诗2首,小传云:“慧侃晋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姓汤,住蒋州大归善寺。
”按此小传节录自《续高僧传》卷三四,传末云:“以大业元年(605)终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有二。
”其生年应为公元524年
终其一生,并未入唐。
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晋陵曲阿汤氏子。
少受学于和阇梨
和尤神异。
世莫能测。
然于尊像。
事之如生。
见立像不敢坐。
劝人必造坐像。
行遇困厄。
救济不遗力。
尝见群猪被缚。
和因唱曰。
解脱首楞严。
缚辄自解。
猪逸去。
主亦从而放之。
苟众所会聚。
则为说法开寤。
晚年至邺盛化。
归向之徒。
颂其德至今。
竟卒于邺。
将卒。
有问其所證者。
曰吾得善根成熟耳。
初于和。
固有所传授
后往岭南
真谛专精禅寂。
岁晚住栖霞寺
又往扬都法师所。
偲素知其行业。
礼接之。
将别。
请现神力。
曰。
许复何难。
即出臂窗中。
长数十丈。
取齐熙寺佛殿额。
持还房中。
谓偲曰。
吾第恐世人惊异。
故不屑为也。
大业初
卒于蒋州大归善寺。
春秋八十二。
将卒之日。
忽掷三衣幞于堂上曰。
还汝众僧三衣。
吾今死已。
遽闭房入。
众愕然。
起追视之。
但白骨一具。
跏趺坐床上。
撼之锵然不散。
释慧侃
姓汤
晋陵典河人也。
少受学于和阇梨
和灵通幽显。
世莫识其浅深。
而翘敬尊像。
事同真佛。
每见立像不敢前坐。
劝人造像惟作坐者。
道行遇诸因厄无不救济。
或见被缚之猪。
和曰解脱首楞严。
猪寻解缚。
主因放之。
自尔偏以慈救为业。
大众集处辄为说法。
皆随事赞引即物成务。
众无不悟而归于道。
末往邺下大弘正法。
归向之徒至今流咏。
临终在邺。
人问其所获。
云得善根成熟耳。
奉其神化积有年稔。
众知灵异初不广之。
后往岭南归心真谛
因授禅法专精。
不久大有深悟。
末住栖霞
安志灵静。
往还自任不拘山世。
时往杨都法师所。
偲素知道行。
异礼接之。
将还山寺。
请现神力。
云。
许复何难。
即从窗中出臂。
长数十丈。
解齐熙寺佛殿上额。
将还房中。
语偲云。
世人无远识。
见多惊异。
故吾所不为耳。
大业元年
终于蒋州大归善寺。
春秋八十有二。
终日。
以三衣襆遥𢱍堂中自云。
三衣还众僧。
吾今死去。
便还房内。
大众惊起追之。
乃见白骨一具跏坐床上。
就而撼之铿然不散。
释慧侃
曲阿人也。
蒋州大归善寺。
灵通幽显世莫识之。
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
每见立像不敢辄坐。
劝人造像唯作坐者。
后往岭南修禅法。
大有悟解。
住栖霞时尝往扬都谒偲法师
偲异礼接之。
将还山偲请现神力。
即从窗中出臂解齐熙寺佛殿上额。
因语偲云。
世人无远识见多惊异。
故吾所不为耳。
大业元年终于大归善寺。
终日以三衣还众僧。
吾今死去。
徒众好住。
便还房内。
大众惊起追之。
乃见房中白骨一具跏坐床上。
撼之锵然不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洸隋 ? — 5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91 【介绍】: 京兆杜陵人字世穆
韦世康弟。
性刚毅,少习弓马。
初仕北周
,从伐陈,授江陵总管,略定九江
寻得冯宝妻高凉冼夫人率兵迎,乃进兵岭南,绥集二十四州,至广州,拜广州总管
后拒番禺少数部族之乱,中流矢卒。
谥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谯国夫人洗氏隋 ? — 6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1 【介绍】: 高凉人
其先世代为南越首领
贤明多智谋,善用兵。
在家常以信义结于乡。
梁武帝大同中高凉太守冯宝为妻。
高州刺史叛,击之,大捷。
及宝卒,岭南乱,夫人怀集各族,数州晏然。
陈武帝时,佐子抚定岭表。
陈亡,岭南无所属,数郡士众乃共奉夫人,号圣母,以保境安民。
后迎隋将韦洸安抚岭外,文帝乃拜其孙冯盎高州刺史,拜洗氏为谯国夫人开府置属官。
夫人亲历十余州宣慰意,所至皆降。
文帝仁寿初卒。
谥诚敬夫人
全隋文·卷二十八
夫人,高凉人
梁大同初,适高凉大守冯宝。
陈永定中,册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隋开皇中,册为宋康郡夫人,进谯国夫人开府,置长史以下官属
仁寿初,卒。
谥曰诚敬夫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江州人也。
蚤从居公学摄论。
声名高出侪辈。
开皇十年
诏偕居公入
大兴善寺
仁寿置塔。
诏送舍利于循州
循既远在岭南
为法忘劳于有焉。
及归秦壤厌喧慕寂。
卒投老于庐阜之山舍。
释智光
江州人
尼论师之学士也。
少听摄论大成其器。
言论清华声势明穆。
志度轻健鲜忤言诤。
谦牧推下为时所重。
开皇十年
敕召尼公。
相从入京住大兴善寺
仁寿创塔。
召送循州
途经许部。
行出城南。
人众同送舍利于舆忽放光明。
高出丈馀。
倾众荣庆北至番州寄停寺内。
其夜铜钟洪洪自鸣。
连霄至旦。
惊骇人畜。
及至食时其声乃止。
既达循州道场塔寺。
当下舍利天降甘露塔边树上。
色类凝苏。
白曜日。
还京室以法自娱。
频开摄论有名秦壤。
晚厌谈说归静林泉。
寻还庐阜屏绝人事。
安禅自节卒于山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杜陵人字钦仁
韦洸子。
好学,以秘书郎起家。
文帝开皇中奉命赍诏书往广州劳问
未至,卒。
帝以功臣子,拜柱国
后历任定、息、秦三州刺史,有能名。
卒于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慕容三藏隋 ? — 6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1 【介绍】: 燕人
慕容绍宗子。
聪敏多武略。
初仕北齐
北齐亡,北周武帝待之厚,授开府仪同大将军
,平岭南有功,历廓州叠州总管,所在能绥抚人民,百姓爱悦之。
炀帝大业时淮南太守,有惠政。
改授金紫光禄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越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岭南
罗浮山中。
匡众习禅。
有声海内。
性慈爱。
鸷禽犷兽。
为说法驯扰。
至可役使。
一虎尝以首枕膝卧。
亦入定不自觉。
声闻流蔼三楚
开皇之季。
炀帝居晋邸。
舍人王延寿
召入慧日道场。
从朝京师。
所在归化
后还杨府。
中路而卒。
遣体船上。
如生人。
见火光夜从足出而入于顶。
如是宛转。
达旦不绝。
叹未曾有。
王特下教。
令归葬本山。
以旌敬异。
释慧越
岭南人
罗浮山中。
聚众业禅。
有闻南越。
性多汎爱慈救苍生。
栖顿幽阻虎豹无扰。
曾有群兽来前。
因为说法。
虎遂以头枕膝。
便捋其须面。
情无所畏。
众咸睹之以为异伦也。
化行五岭声流三楚
隋炀在蕃搜选英异。
开皇末年
舍人王延寿
往召追入晋府慧日道场。
随王至京在所通化
末还杨州
路中感疾而卒。
停尸船上。
有若生焉。
夜见焰光从足而出入于顶上。
还从顶出而从足入。
竟夕不断。
道俗殊叹未曾有也。
王教归葬本山。
以旌诚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頍南北朝末隋初 551 — 6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604 【介绍】: 太原祁人字景文
少好游侠,不知书,为兄王颙所责,乃感奋诵读,通五经。
尤好诸子,遍读异书兵法,有纵横之志。
文帝时国子博士,坐事配岭南
后为汉王杨谅咨议参军
见谅有异志,阴劝缮治兵甲。
文帝崩,举兵反,屡进奇计,不能用。
兵败,自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法尚南北朝末隋初 556 — 6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6—614 【介绍】: 隋汝南安成人,字德迈
果毅,好读兵书。
归周,战功甚著。
,拜巴州刺史,累迁衡、各州总管岭南安抚大使,讨平各地扰乱。
炀帝嗣位,拜武卫将军,多次参与平定农民起事。
出为敦煌太守
卒于军。
谥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朗隋 ? — 61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恒州人
幼出家。
学大论杂心。
旋以唱演。
负笈骤臻入关。
住空观寺。
复事弘扬。
然言笑温雅。
心𦚾宏博。
时有问者。
或素所未闻则合掌。
答云某也学未及此。
故诸大德以其有谦德而不敢加诮。
仁寿初
诏送舍利于广州灵鹫山果实寺。
将置塔掘基。
得宋梵僧所记。
遂以葬。
瑞徵弗述。
大业之季。
终于所住。
寿七十馀。
僧朗
恒州人
少而出俗。
希崇正化。
附从听众。
寻绎大论及以杂心。
谈唱相接归学同市。
入关住空观寺。
复扬讲席随方利安。
仁恕在怀。
言笑温雅。
有在其席无闷神心。
宏博见知众所推尚。
时有异问素非所览者。
便合掌答云。
僧朗学所未通。
解惟至此。
故英声大德咸美其识分。
不敢蔑其高行也。
仁寿置塔。
下敕令送舍利于番州
今所谓广州灵鹫山果实寺宝塔是也。
初至州治巡行处所。
至果实寺便可安之。
寺西对水枕山。
荒榛之下掘深六尺。
获石函三枚。
二函之内各有铜函。
盛二银像并二银仙。
其一函内有金银瓶。
大小相盛中无舍利。
铭云。
宋元徽元年建塔。
又寺中旧碑云。
宋永初元年
天竺沙门僧律。
尝行此处闻钟磬声天花满山因建伽蓝。
其后有梵僧求那跋摩
来居此寺。
曰此山将来必逢菩萨圣主。
大弘宝塔。
遂同铭之。
规度山势惟此堪置。
暗合昔言谅非徒作。
事了还京住禅定寺
讲习为务。
大业末年终于所住。
春秋七十有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让南北朝末隋初 559 — 6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9—610 【介绍】: 京兆泾阳人
陆通子。
北周武帝保定五年入仕。
隋文帝开皇时,为广州刺史,迁文州总管
显州刺史
炀帝大业五年,为光禄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謇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解人字公正
柳机从子。
北周以明经擢第入仕。
隋文帝开皇初兵部司勋曹侍郎
善谈谑,有雅望,酗酒而不乱。
诏令接对来使。
出为肃州息州刺史,有惠政。
炀帝时齐王长史,王擅宠,放纵左右,謇之不能匡正。
王得罪而謇之坐除名。
后以事戍岭南
卒年六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林隋末唐初 ? — 624
全隋文·卷三十四
道林俗姓李同州合阳人,出家入太白山
开皇初,选隶公府,苦辞,遁还太白。
唐武德初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生因州邰阳之李氏。
年三十五出家。
太白山僻绝之地。
木食涧饮。
缮治性元。
隋开皇初
诏选材德者七人。
牒给公贯薙染。
以表更化崇敬之意。
有司承诏以应旨。
祖皇躬加勉喻。
固辞不可。
乃逃归所居。
理前业。
事闻。
诏逮致。
仍辨对。
无所辱。
于是上尤重之。
赐香炉等物。
邀住冯翊大兴国寺
俄又逃诸梁山之阳。
凿窟而燕坐其中。
久之微觉有疾。
弟子檀越日围绕候起居。
忽闻空响茄吹。
且雨异香。
大如
拾而焚之。
气极芬烈。
众以为瑞。
如是三日。
神虑明爽。
趺坐而逝。
武德七年七月也。
停龛七日
颜色如生。
葬之西山
送者万许。
乐于隐约。
而道妙随进。
其于女人未尝亲面。
况复说法取食哉。
临终时。
或有以同疾来者。
辄先知之。
遽使人谢却不容入。
然慈悲恤物。
蚤虱之属。
听其游啮。
曾不敢振衣以惊怖焉。
释道林
姓李
同州合阳人也。
年二十五发心出家。
太白山结宇深岩路绝登陟。
木食济形惟法检心更无营拯。
隋开皇之始。
创启玄宗。
敕度七人。
选穷翘楚。
有司加访。
搜得焉。
文皇亲命出家苦辞不可。
乃启曰。
贫道闻山林之士往而不返。
皓然之气独结泉。
望得连踪既往。
故应义绝凡贯。
陛下大敞法门。
清海陆。
乞以此名遗虚仰者。
帝曰。
名实相副其来久矣。
禅师但隶公府身任山栖。
不从乃逃还大白。
仍宗前业。
后以事闻奏。
乃更搜扬仄陋。
穷岩倒穴。
方始捉获。
而履节无亏。
敕劳殷重崇敬弥异。
乃赐香炉等物。
仍令住冯翊大兴国寺
经止少时。
又逃于梁山之阳。
河崖回曲地称天固。
凿山为窟凝道其中。
武德七年七月
微觉有疾。
遗诫门侍无越律仪。
又闻笳吹响空。
道俗歆会。
又降异香大如
众皆拾而供养莫知名目。
烧发美畅闻者惊心。
经于三日精气爽朗跏坐而终。
停尸七日
色相无改。
即于山栖凿龛处之。
众聚如烟数盈万计。
鼓舞而送。
生死荣焉。
自林之在道。
隐括为先。
从生至终俭约为务。
女人生染之本。
偏所诫期。
故林一生常不亲面不为说法。
不从取食。
不上房基。
致使临终之前有来问疾者。
隔障潜知。
遥止之不令面对。
斯行洁通幽故也。
而慈济生灵深护物性。
蚤虱之属任其游行。
每徐徐举衣。
恐其惊走。
斯仁育之量。
殆难嗣矣。
师名道林
富阳潘氏。
母梦日光入口有娠。
诞时异香满室。
遂名香光。
幼出家。
长安西明学华严。
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
师谒之。
得法南归。
西湖秦望山
有大松树盘屈如盖。
乃止其上。
时人因以鸟窠名之。
复有鹊巢其侧。
自然驯狎。
元和中
刺史白居易入山访之。
问曰。
师之住处何其危险耶。
师曰。
太守危险尤甚。
曰。
余忝郡守
何险之有。
师曰。
薪火相交。
识性不停。
得非险乎。
公悦。
以偈问曰。
特入空门问苦空。
敢将禅事叩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
为复浮生是梦中。
师答曰。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祇此浮生是梦中。
衣衲穿弊。
寒暑不更。
经历年岁。
未常下山。
长庆四年入灭。
塔于北山喜鹊寺。
赞曰。
去险就平  世俗同律  璇室雕宫  倾危相袭 至人无心  险平如一  谓余不信  巢鹊可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卢祖尚隋末唐初 ? — 6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 【介绍】: 隋唐时光州乐安人字季良
家饶财好施,文武兼备,以侠闻。
隋炀帝大业末,召募壮士捕盗,御众严整,盗畏不入境。
宇文化及乱,祖尚据州称刺史
越王侗立,遣使归地,封沈国公
唐高祖立,授刺史
赵郡孝恭辅公祏,为前军总管,以功迁瀛州刺史,有能名。
太宗贞观初,使为交州刺史,以岭南瘴疠坚辞,太宗怒,命斩朝堂,时年三十余。
寻悔之,使复其官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道岳隋末唐初 568 — 6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636 【介绍】: 隋唐时僧。
河南洛阳人俗姓孟
年十五出家,为僧粲弟子。
隋时,召住大禅定道场。
唐,太宗贞观中,预宏文馆论义,发言如流,大为太子所赞赏,遂以为普光寺主。
有《十八部论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孟氏
河南洛阳人也。
父皓仕临淄有治声。
隐士西门义以道自高。
未尝于谒。
忽求见归美焉。
皓因出绍续绩等诸子。
使品目之。
义曰。
府君六子。
皆伟器也。
然其三季。
必非世俗所可縻絷。
盖指净土寺旷法师
等也。
禀成论杂心于志念智通二师。
复究摄论于道尼师
惮烦因入太白山
慧安师
研精其指。
后住京师明觉寺。
闭门五载。
无食息暇。
自尔无小凝滞矣。
至于外义伏文。
非疏莫了。
三藏所录。
并留南中。
仍为赂遗啇贾。
使必致之。
果于广州明寺得凯师笔迹。
三藏口传。
俱沙论本。
并十八部论记。
显明即凯师所住寺也。
顿惬所怀。
依安卒业于太白。
安许之共给。
绵历岁叙。
无所匮乏。
时虽凶歉。
德绪益进。
谢安出山。
留之又二载。
隋大业八年
召住大禅定道场众时三百馀。
皆以学无师授。
未宜弘阐。
同德沙门法常智首僧辨慧等。
相与引重。
而请焉。
乃以三藏本疏。
俱沙。
或初犹未信。
及举纲顿网。
宏密叵测。
而诤锋遽息。
武德初
卧疾蓝谷感化寺岩有乳泉
手承之。
可得二升而绝曰。
吾无以感之耳。
方默念诵。
辄沸觱间一日可得一升。
以资饮食。
疾良差。
二年以三藏疏本。
文句繁多。
刊削成部。
合二十二卷。
减疏本三分之二。
以便观览。
且著十八部论疏。
行世。
贞观初西域波颇三藏至京师诏翻译。
亦有职。
其间善俱沙而心疑之曰。
此吾西国之极则者。
今言其善。
谬耳。
间问以大义。
答如流。
曰。
智慧人智慧人。
今上尝延宗法师于宫集众。
立三宗义。
问以八正局贤圣。
无对。
道士刘进喜创开老子
问。
道生一二徵据前后。
士但瞪目而已。
戏曰。
先生高视前彦。
岂谓目击取乎。
众大笑。
六年八月
化。
悲悼不自胜。
或劝之裁抑。
𢪛泪曰。
同居火宅。
共溺爱流。
生死未断。
何得不悲。
八年秋
皇太子集诸硕德。
弘文馆论义。
慷慨谈吐。
特拔其类。
太子顾曰。
此法师为谁。
左庶子杜正伦曰。
总持寺道岳法师也。
总持则隋之禅定。
太子曰。
于寺何职。
答曰。
未也。
太子乃曰。
皇帝为寡人造寺。
正将以收召名德。
张大教法。
而上人如此。
其无职可乎。
屈知寺任允副。
虚襟屡辞。
不许。
徙住普光寺
九年弟明略来省。
固留之。
略善涅槃。
东洛天宫寺
十年二月疾。
太子医馈相望。
卒于所住寺。
寿六十九。
丧事取给太子家。
令葬郊南杜城西隅。
略既送葬归。
疚痛缠结。
十二年卒。
寿六十七。
释道岳
姓孟氏
河南洛阳人也。
家世儒学专门守业。
九岁读诗易孝经。
聪敏强识卓异伦伍。
父皓仕临淄
治声远肃。
有隐士西门义者。
博物疏通肥遁岩谷。
前后令召莫能致之。
至是步自山阿来仪府舍。
铃下吏曰。
西门义故谒。
遽为吾白。
即以事闻。
令素仰高风。
骇其萃止。
延席曰。
先生道扇三古德重四民。
何能轻举。
义曰。
吾自弱岁隐沦。
于兹暮齿。
诚不欲干游人世。
抱诚弃智。
顷者吠声既静。
则良政字民。
五裤兴谣两岐成咏。
有欣美化。
故不以韬隐自私。
敢叙斯事。
令述其不逮。
问其治术。
对答若神。
情兼明举。
乃命诸子绍续绩旷略等。
列于义前。
令其顾指。
义曰。
府君六子。
诚伟器也。
自长而三。
州县之职。
保家自若也。
已下之三。
其志远其德高
业心神道求解言外。
固非世局之所常谈也。
旷年十七遂得出家。
操行贞固志怀明约。
善大论及僧祇。
深镜空有。
学徒百数。
禅观著绩物务所高。
洛阳净土明旷法师是也。
十五出家。
僧粲法师为弟子。
少乐学问经论是欣。
及具篇禁更宗律部。
指途持犯性不议非。
而体貌魁美风操高厉。
容止俨然不妄交于道俗。
后习成论杂心于志念智通二师。
备穷根叶辞义斯尽。
九江道尼者。
创弘摄论海内知名。
开皇十年至自杨都来化京辇。
亲承真谛业寄传芳。
因从受法。
日登深解。
以众聚事拥。
惟其废习。
将欲栖形太白服业伦贯。
时太白寺慧安者。
倜傥多知世数阔达。
方丈一字方寸千文。
医术有工经道偏练。
日行四百相同夸父
世俗所谓长足安是也。
友而亲之。
便往投造告所怀曰。
毗昙成实学知非好。
摄大乘论诚乃清微。
而传自尼公。
听受又鲜。
今从物化精益无从。
中路徘徊伊何取适。
昔天亲菩萨作俱舍论。
真谛译之。
初传此土。
情寄于此耳。
安曰。
愿闻其志。
曰。
余前学群部。
悉是古德所传。
流味广周未尽于后。
惟以俱舍无解。
遂岂结于当来耶。
安曰。
志之不夺。
斯业成矣。
后住京师明觉寺。
闭门静故寻检论文。
自读其词仍洞其义。
一习五载不出住房。
惟除食息初无闲暇。
遂得释然开发了弘旨。
至于外义伏文。
非疏莫了。
承三藏本义并录在南方。
思见其言。
载劳梦寝。
乃重赂遗南道商旅。
既凭顾是重。
所在追求。
果于广州明寺
获俱舍疏本并十八部记。
并是凯师笔迹。
亲承真谛口传。
显明即凯公所住寺也。
得此疏本欣戴仰怀。
讽读沈思忘于寝食。
乃重就太白卒其先志。
于即庆吊绝绪寻绎追功。
口腹之累惟安供给。
时谷食不丰菜色相顾。
安庶事经营令无匮乏。
绵历岁序厥志弥隆。
内惭诸己。
谢安曰。
今至愚为累独学成讥。
辄不量力欲悕非分。
一不可也。
食为民本名作实宾
苟求虚誉遂劳同志。
二不可也。
斯过弘矣。
诚可退迹浮浮。
更劳重累。
则不可也。
曰。
功业将成幸无异志。
嘉会难再无思别虑。
复延两载方始出山。
乃以己所寻知。
将开慧业。
游诸讲肆清论莫穷。
大业八年被召住大禅定道场。
今所谓大总持寺是也。
时年三十有四。
少齿登器莫匪先之。
此时僧众三百馀人。
令听风规互相推谢。
以后至名重学不从师。
虽欲播扬未之有许。
时有同德沙门法常智首僧辩慧明等。
并名称普闻众所知识。
相为引重创为请主。
撝谦藏器退辞师授。
徒累清言终惭疏略。
慧明等越席扬言曰。
法师何辞耶。
吾等情均水乳义结相成。
掩德移机恐爽灵鉴。
又人世飘寄时不再来幸不相累。
顾诸意。
正乃登焉。
遂以三藏本疏判俱舍。
先学后进潜心异论。
皆曰。
斯文词旨宏密学爽师资。
纵达一朝诚自诬耳。
当伺其谈叙得丧斯及矣。
自顾请主虚宗初无怯惮。
举纲顿网大义斯
虽诤论锋临而响应随遣。
众咸不识其户牖。
故无理顿联辞。
由是名振学宗法筵继席。
岁举贤良推师有寄。
武德初年
从业蓝谷化感寺侧。
岩垂乳水。
往承之可得二升悬渧便绝。
乃曰。
吾无感也。
故水辍流。
遂以残水写渧下滢中。
一心诵。
日取一升经六十日。
患损方复。
又至二年
以三藏本疏文句繁多学人研究难用详览。
遂以真谛为本。
馀则错综成篇。
十有馀年方勒成部。
合二十二卷。
减于本疏三分之二。
并使周统文旨字去意留。
兼著十八部论疏。
行于世。
以为口实。
又初平郑国
宗法师者。
英出时所异之。
皇上延入内宫立三宗义。
问以八正局圣贤。
后责才施无言以对。
坐见其屈。
乃告曰。
京室学士谈衒寔希。
三宗之大于何自指。
高祖之世。
欲使李道东移被于鸟服。
度人授法盛演老宗。
贞观中广延两教。
黄巾刘进喜创开老子
诸论道。
乃问以道生一二。
徵据前后。
遂杜默焉。
曰。
先生高视前彦。
岂谓目击取乎。
坐众大笑而退。
之深解法相。
传誉京国矣。
至六年秋八月
旷公从化
悲痛缠怀。
徒属慰曰。
人皆有死。
惟自裁抑。
扪泪曰。
同居火宅共溺爱流。
生死未断何得不悲。
闻者议之。
以为善居俗之间也。
贞观初年
有梵僧波颇
在京传译。
为众举。
预其同例。
闻善于俱舍。
未始重之。
谓人曰。
此论本国学者之英华浮情。
不敢措意。
今言善者不有谬耶。
因问以大义并诸异论。
随其慧解应答如流。
曰。
智慧人智慧人。
不言此慧吾与尔矣。
自尔情敦术。
厚密加恒。
八年秋
皇太子召诸硕德集弘文馆讲义。
广开衢术。
延对诸宾。
酬接覆却神旨标被。
太子顾曰。
何法师
若此之也。
左庶子杜正伦曰。
总持寺道岳法师也。
法门轨躅学观所宗。
太子曰。
皇帝为寡人造寺广召名德。
而此上人犹未受请何耶。
伦曰。
虞舜许由之节。
夏禹顺伯成之志。
彼乃俗流。
犹从矫逸。
况方外之士。
弃名之人。
臣辄从其所好耳。
乃下令曰。
今可屈知寺任。
允副虚襟。
动容辞曰。
皇帝深惟固本。
归诚种觉。
所以考兹福地建此仁祠。
广召无诤之僧。
用树无疆之业。
贫道识量未弘德行无纪。
今蒙知寺任诚所不
愿垂含恕。
敢违恩旨。
屡辞不免。
遂住普光
贞观十年春二月搆疾弥留。
诸治无效。
春坊中使相望于路。
遂卒于住寺。
春秋六十九。
皇太子令曰。
普光寺上座。
丧事所资取给家令
庶使丰厚无致匮约。
仍赠帛及时服衣等。
俄而有敕。
复公给葬仪。
送于郊南杜城之西隅。
弟明略。
身长七尺三寸。
十九出家。
志怀远悟容仪清肃。
特善涅槃。
学人从集有声京洛
东洛天宫寺
贞观九入年朝奉慰。
时四海令达总集帝京。
及略。
连支比曜。
时共美之。
及事缘将了。
言归东夏
惘然曰。
吾同气四人。
并先即世。
唯余与尔相顾犹影。
师没后。
心常怏怏。
恐藤鼠交侵欻然长逝。
异生难会可不思耶。
吾行年耄矣。
其能久乎。
集会又难。
尔其且止。
因斯便住。
恰至明便辞世。
略之衔疚。
痛钟缠结带疾还寺。
十二年卒于所住。
春秋六十七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侯莫陈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代郡人字遵道
侯莫陈崇子。
西魏末以父军功受赐爵。
北周,累从征讨,迁开府仪同三司
隋文帝受禅,进爵升平郡公,拜瀛州刺史,有惠政。
岭南州县多贪鄙。
少数部族人民有怨叛之心。
乃拜颖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
到官,以恩信抚民,各族民人咸悦服来归。
炀帝时南海太守,卒于官。
谥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南海人,姓氏不详。
貌丑陋。
年常若四十许,相传已三百岁
通禅法,多有异行。
炀帝召见于江都
相传一日于宫中环走索羊头,怒,收禁廷尉
人见法喜日丐于市,饮食自若。
按视锁封如故,遂释之。
寻有疾,命人以火焚死。
后数岁,有从南海归者,言曾见法喜于海外,固无恙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南海人
形貌寝陋。
年可四十许。
耆老皆谓于儿时见之。
其颜色与今无所异。
或以为已三百岁矣。
亦每自言旧识慧远法师庐山
且其谈论。
晋宋间事。
历历如信宿。
平居缄默。
见人必嘲诮。
然语意尤中未来祸福。
故人之矜持者。
因不喜见。
方陈有国日马静刺史广州
遇行部。
必以甲数万。
耀威边徼初视篆直造厅事。
画地作马首。
以示其子而去。
未几。
静卒为人以谋反。
诬告于上。
上遣临汝侯观形势曰。
果反即诛。
否亦代之耳。
临汝侯乘其不戒。
诛而代之。
炀庙闻其异。
诏至行在所
江都新成一宫才升阶瞻顾遽却走。
唱曰。
几压杀我。
是日夜骤雨屋仆毙数人。
后复遍历宫中。
索羊头。
上恶之。
诏锁闭一室中。
数日三卫吏士。
见之市肆。
坦率如常。
时或以闻。
诏验视且责问守者。
皆无他。
及开户入检室内。
则袈裟覆白骨一聚。
而颈骨縻锁自若。
上益疑怪。
复诏长史王恒廉之而信。
上于是始敬惧。
叹曰。
圣者神变无方。
又安可以世俗遇哉。
会守者奏。
在上趣诏掊锁彻户纵所适。
俄属疾乃自尽去荐席。
欹卧床箦上。
而炽炭其下。
使半身焦烂。
数日卒。
香山寺侧。
阅四年南海获放还。
上疏谢。
诏开其棺。
索然。
释法喜
南海人也。
形容寝陋短弱迂疏。
可年四十许。
岭表耆老咸言。
儿童时见识之颜貌如今无异。
蛮蜒间相传云。
三百岁矣。
亦自言。
旧识庐山慧远法师
说晋宋朝事历历如信宿前耳。
平素时悄然见人必语语必含深意。
吉凶之徵有如影响。
人亦不欲与相见。
惧直言灾恶忤逆意也。
陈朝马静为广州刺史
方上任直入州上厅事。
画地作马头形。
以示其子而去。
静本扶风名族。
雄勇多武略。
不闲事体。
临州也每出行部从甲士数万。
旌旗剑戟若虹霓映乎霜雪。
言以此可用威边徼。
其奢僣过度。
王者之不若。
被人诬告谋反。
静惧即遣妻子百馀人入朝示无图变。
陈主犹惑遣临汝侯观其形势。
曰必有反状便可行戮。
实无逆谋直往代之。
临汝利其财产至州不验是非。
静恃心无异束手诣临汝
便叱左右擒而斩之。
此画地之明效矣。
喜之先见皆同此类。
炀帝闻之追来扬州
未久宫内树一堂新成。
喜匆匆升堂。
观览俄惊走下阶唱言。
几压杀。
其日夜阑大雨堂崩。
毙者数人。
其后又于宫内环走言索羊头闻恶之责以狂言。
敕锁著一室数日。
三卫于市见喜坦率游行。
还奏敕所司覆验禁闭之处。
门锁如故。
守当者云见在室内。
于是开户见袈裟覆一聚白骨。
其锁贯项骨不脱。
甚惊怪。
敕遣长史王恒疾往验之。
袈裟覆白骨骨皆钩锁相连。
铁锁縻其项骨。
闻愕然称叹。
尤增信重。
敕令勿轻摇荡。
曰圣者神变无方。
至暮还在室。
或言或笑。
守门复奏。
令脱锁纵其所适。
有于一日赴数家斋食。
或时饮酒啖肉都无拘忌。
俄而有疾。
常所卧床自撤荐席。
𭣋箦而欹寝。
令人于下铺炭甚炽。
数日而终。
半身焦烂。
葬于香山寺侧。
后四年南海郡奏。
见还在郡。
敕遣开棺空无所有矣。
释法喜
南海人也。
形容寝陋短弱迂疏。
可年四十许人。
岭表耆老咸言。
儿童时见识之。
颜貌如今无异。
蛮蜒(音但)间相传云。
三百岁矣。
亦自言旧识庐山远法师
说晋宋朝事历历如信宿前耳。
平素时悄默无语。
语必含深意。
吉凶之徵有如影响。
人亦不欲与相见。
惧直言灾恶忤逆意也。
陈朝马静为广州刺史
方上任。
直入州。
上厅事画地作马头形。
以示其子而去。
本名族多武略
到州行部从甲士数万。
旌旗剑戟以威边徼。
其侈僭过度。
被人诬告谋反。
帝使临汝侯按之。
利其财产擒而斩之。
此画地之明效也。
喜之先见皆此类。
炀帝闻之取来扬州
令宫内安置。
于时内造一堂新成。
师忽升堂观看。
因惊走下阶。
回顾云。
几压杀我。
其日中夜天大雨堂崩。
压杀数十人。
其后又于宫内环走索羊头。
闻而恶之以为狂言。
命锁著一室。
数日三卫于市见喜坦率游行。
还奏云。
法喜在市。
敕责所司检验所禁之处。
门锁如旧。
守者亦云。
师在室内。
于是开户入室见袈裟覆一聚白骨锁在项骨之上。
以状奏闻。
敕遣长史王恒验之皆然。
由是始信非常人也。
敕令勿惊动。
至日暮师还室内。
或语或笑。
守门秦闻。
敕所司脱锁放师出外随意所适。
其后遇弑于江都
方悟索羊头之验。
有时一日之中凡数十处斋供。
师皆赴会。
在在见之。
其间亦饮酒啖肉。
俄而见身有疾。
常卧床去荐席令人于床下铺炭火甚热。
数日而命终。
火炙半身皆焦烂。
葬于香山寺大业四年南海郡奏云。
法喜师见还在郡。
敕遣开棺视之则无所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胄初唐 ?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0 【介绍】: 河东汾阴人字绍玄
薛端子。
少聪慧,每读书能通晓其义,辨训注之谬。
北周时袭爵,任司金大夫
,擢兖州刺史
到官辩奸察冤,系囚数百于旬日间判断毕,时人称神明
郢州刺史,有惠政。
征拜大理寺卿,持法宽平。
后以事除名,配防岭南,卒于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房恭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慎言
房谟子。
性沉著有器度,明于从政
初仕北齐,历济阴守,有能名。
北齐亡,不得调。
尉迟迥乱,兵败,废于家。
,以苏威荐任新丰,治政称能。
累官泽州德州司马
文帝嘉奖,下诏褒美,迁海州刺史
寻以国子博士何妥奏其为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乃配防岭南
未几征还,道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田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冯翊下邦人,字显标
性刚毅,拳勇绝人。
先仕北周任渭南太守,治政严猛,迁延州刺史建州刺史
,拜襄州总管,每盛气以待其下,犯禁者虽至亲无所容贷。
好杀戮,每赦书到州,先杀重囚,然后宣示。
以是除名为民。
寻拜广州总管,卒于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